武術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,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武術也分出了新舊。那么舊武術和新武術到底有什么區別呢?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是由正規的青少年武術教育機構,也是目前國內大型功夫訓練基地,由優秀教練 傳授正宗的少林功夫,我們來聽聽嵩山少林寺武校教練的解釋。

少林寺學校教練介紹說,所謂“舊有武術"或“舊有武技”,也就是今天的“傳統武術”。據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介紹,傳統武術的理念大致在上個世紀初葉才出現,始于1914年馬良《中華新武術》的提出。當時位居濟南衛戍司令官、濟南鎮守使的馬良邀集當時的一些武術名家,以傳統武術拳技和摔跤術為動作素材,借鑒西方體操和兵操形式,新編成適于集體操練的武術套路教材,命名為《中華新武術》,或簡稱“新武術”。
1979年1月,國家體委發出了《關于挖掘、整理武術遺產的通知》,并于同年5月舉辦“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",展示“武術遺產"中的運動內容。大會規程明確規定,“凡各地區群眾中流行的傳統拳術、器械、對練等優秀套路和各項拳術的基本功,內容健康,均可參加表演。"于是,“武術遺產"中的運動內容即等同于“各地區群眾中流行的傳統拳術、器械、對練等優秀套路和各項拳術的基本功”,簡言之,這里的“遺產"與“傳統”有同等含義。據此,凡國家體育(武術)行政管理機構和教學訓練單位,為教學、競賽和普及需要而新編的各類拳、械套路等武術項目,不屬于挖掘整理內容,也不能參加“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”。此后,把“武術遺產”與“傳統武術”交替使用的情況便時有所見。顯然,這種提法的基點在于以“傳統’’對應“新編”,而將流傳至當時的“舊有武術”內容統稱之為“傳統武術”。